冥想是什麼?冥想的常見誤解與冥想功用、好處

冥想是什麼?冥想的常見誤解與冥想功用、好處

2025/7/28
10 次瀏覽

冥想這個詞相信你一定聽過,但冥想是什麼呢?當你心煩意亂時,經常有人會跟你說可以試試看冥想。你可能會說,不行~冥想好難,我完全靜不下來,腦袋一堆想法... 其實冥想不是什麼都不想,這是很常見的誤解,接下來讓我簡單說明什麼是冥想

冥想是什麼?

冥想(Meditation)不限定於任何宗教也並不是宗教儀式,更不是「放空」、「什麼都不想」,它是一種系統性的心智訓練方法,目的是專注當下的覺知、培養內在穩定,並在長期中帶來身心轉化。可以透過冥想來提升覺察力穩定情緒並達到內在的平靜。它並非清空思緒,而是學習與思緒共處,找回心靈的主導權。

在科學上,冥想已被證實能改變大腦結構、減少壓力反應、提升專注力、讓思緒情緒安寧下來、減少焦慮,甚至強化免疫力。它的原理,簡單來說,就是讓大腦從自動運轉(mind-wandering)回到當下的覺察(mindfulness)

冥想的常見誤解

誤解一:「冥想就是讓腦袋完全放空」

這是最常見的誤解,但事實上,冥想不是停止思考,而是學會觀察思緒而不被它們帶走。這就像是站在馬路旁看車來車往,而不是每台車都跳上去。以第三視角(上帝視角)來覺察自己的所有思緒。一般當我們有情緒時往往會陷入那個情緒之中,但我們有時卻根本沒想過為何自己會有這樣的情緒,例如:感覺很悲傷,於是陷入了悲傷的情緒之中,但為何悲傷呢?有時我們根本沒仔細想過,就只是自然的發生,我們也自然的陷入那個情緒之中。(悲傷可以換成緊張、壓力、焦慮、憤怒.....)

誤解二:「冥想會讓我情緒壓抑或麻木」

如同上一條所說,冥想不是什麼都不要想,也不是要你將情緒壓抑下來。而是要去覺察自己的情緒、理解這些情緒的本質。

引用經典名言:「你無法停止海浪,但你可以學會衝浪。」

情緒就如同海浪,我們無法將海移除消滅,但我們能夠學習衝浪,能在情緒浪潮來時,去面對、去處理,使其能在海上遨遊。

誤解三:冥想等於宗教修行

雖然許多宗教都有類似冥想的行為,但冥想在現代科學中也廣泛應用於心理治療、商業領導、教育等領域。所以沒有宗教信仰也是可以冥想的。可以從現代冥想學起(推薦正念冥想),在漸漸延伸學習古法冥想。

誤解四:冥想要很久才有效

很多人都以為冥想需要在固定地方坐著,一次需要持續好幾個小時才算冥想。其實不盡然,冥想可以在隨時隨地,任何姿勢冥想。時間也沒有限制,只需要用自己的習慣的方式進入冥想狀態即可。像是緊張、壓力稍微浮現時,就能簡單的幾分鐘冥想來調適。

冥想的功用

好處:

  1. 降低壓力與焦慮: 減少皮質醇(壓力荷爾蒙)的分泌。
  2. 改善睡眠品質: 幫助大腦進入放鬆狀態,冥想睡眠品質顯著提升。
  3. 提升專注力與記憶力: 增厚大腦前額葉皮質,提高認知功能。
  4. 促進情緒穩定與正向情緒: 降低憂鬱症狀與情緒波動。
  5. 增強免疫力與抗發炎能力: 長期冥想者的免疫系統反應更敏捷。
  6. 提升自我認知與直覺能力: 幫助與內在對話、看清自我。
  7. 改善人際關係與共感能力: 特別是正念冥想中的慈心練習,有助於培養同理心。
  8. 減少慢性疼痛: 對纖維肌痛、偏頭痛有輔助療效。
  9. 降低血壓:冥想可以讓人深度放鬆,有助於擴張血管,促進血液循環。

壞處:

冥想基本上是相對安全的,但是若是有重大創傷、嚴重的心理疾病,建議就醫由醫生輔導引導,以免產生反效果,引發情緒。

 

下一篇將介紹如何初學者如何開始冥想

 

 

常見問題

冥想時睡著了怎麼辦?
這非常常見,尤其是在你感到疲憊或進行冥想 睡眠練習時。這代表你的身體需要休息。不必自責,下次可以嘗試在精神較好的時候練習,或者採用背部更挺直的坐姿。
每天應該冥想多久才有效?
品質比長度更重要。每天專注地進行5-10分鐘,遠勝於胡思亂想地坐半小時。建議從每天5分鐘開始,當你覺得舒適後,再逐漸延長時間。持續性是關鍵。一開始即使做不到五分鐘也不必心急。從一分鐘、三分鐘也可以
可以邊躺著冥想嗎?
可以,尤其是睡前進行「冥想睡眠」練習,有助於入眠。但要注意不容易打瞌睡的時間點。
我總是坐不住、腦袋亂,怎麼辦?
這其實很正常,冥想不是讓你馬上變平靜,而是透過練習讓自己看見混亂、慢慢轉化它。
瀏覽更多內容